新发展阶段高校继续教育改革创新暨促进职继融通发展研讨会

会议地点:线上
会议时间:2022-05-25

会议报道 会议介绍

转型期,高校继续教育的走向是什么?

高校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院校继续教育的成功经验是什么?

“元宇宙”对继续教育的影响是什么?

如何利用“元宇宙”做好继续教育?

 

5月25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指导、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主办、中国教育在线协办的“新发展阶段高校继续教育改革创新暨促进职继融通发展研讨会”顺利举办。

会议由中国教育在线继续教育中心主任、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家校协同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白瑜主持。

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培训部主任刘好汉致辞。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远程与继续教育资深专家李德芳就《新时期高校继续教育发展需要探讨的几个问题》进行深入剖析。

他说:预计到 2030 年,技能型劳动力将出现严重的供不应求现象,全球将面临 8,520 万人以上的人才缺口。可能导致8.5万亿元美元年收入的损失,相当于德国和日本GDP的总和。

2021年,中国大陆地区28%的企业面临人才短缺困扰,比2019年上升了12个百分点。

六大行业和九大城市与区域的雇主均预期增加员工人数。其中,大型企业的雇佣预期最强健,净雇佣前景指数为+39%。

面对如此严重的人才缺口危机,对中国的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社会教育都提出了极为迫切的人才转型和升级要求,以培养出更多的适应未来需要优秀人才。

新时期的继续教育更加强调以下几方面内容:

强调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发展。发展方式转变,粗放式、外围延伸、要素驱动的发展模式转为特色发展,优势发展,协调发展,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发展模式;助推、服务学校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强调以优化结构为重点的供给侧改革。教育的供给和教育资源更加灵活、便捷、开放,资源配置方式和机制更加合理。办学体系、管理体系、管办评各司其职,建设新的治理体系。

强调以促进公平为目标的全纳教育推进。保障民生,助推学习者职业能力提升,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学习成果积累与转换,人才成长通道逐渐畅通。

强调以创新为动力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建设。以信息技术助推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终身化、订制化。校校、校企产教融合,合作育人,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结合。

他特别提到“元宇宙”对继续教育的影响,提到元宇宙教学的思维模式,将赋予网络学习空间更丰富的内涵。

第一,网络学习空间的资源是数字化的。学校需要将传统的教材的静态内容,进行数字化,以3D图片、动画、音视频等形式展示给学生,学生能够从视觉、听觉和触摸等多感官去体验和强化知识。

第二,网络学习空间的资源是共享的。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特性在学习空间中自定义自己的教室,利用丰富的共享资源,搭建课程内容。比如,可以向学生展示空间几何的构建、宇宙大爆炸的过程,甚至可以穿越千年和伽利略一起完成自由落体实验。

第三,网络学习空间应该是开放的。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这里学习到相应的知识和经验,能够去直接体验、构建、学习知识,可以自行通过引导、观看和实操去完成学习,就如同玩一个大型三维游戏。每个学校都可以定制个性化的学习空间,定制不同的学习方案,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第四,网络学习空间应该具有社交性。网络学习空间应该是一种沉浸式、逼真的教学互动场域,具备教师、学生、学习资源、学习环境四大基本要素。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教师和教师可以在网络学习空间中进行社交,并按照一定的社交规则,进行沉浸式的社会交互,形成一个大型、互动式的教育社区。

第五,网络学习空间应该注重内容设计。教育是一个复杂、非线性的系统工程,虚拟现实不能一刀切,全盘将真实的教学环境完全复制到网络学习空间中,而是对物理世界的再开发,应该优先将无法在物理空间中实现的或者教学成本非常高的课程或案例,数字孪生到网络学习空间,补充物理世界的缺憾,实现虚拟世界服务现实世界。

第六,网络学习空间应该是去中心化的。现有信息技术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往往局限于单向传输,资源“高地”向资源“洼地”传输,去中心化,意味着资源可以实现双向传播,真正做到优势互补,良性循环。

在智能时代,我们高校继续教育应该继续发挥优势,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基于学习者发展核心素养,重构课程体系。

围绕学习者发展核心素养,遴选教学材料。

聚焦学习者发展核心素养,改进教学方式。

国家开放大学三级研究员、国家开放大学实验学院原院长郭青春作《以新发展阶段为契机探索高校继续教育的新发展模式》报告。

她从新发展阶段的政策与需求入手,结合实例,主讲国家开放大学的新实验项目。

她以麦当劳员工职业培训与学历继续教育、美团、中国民航等培训实例,从缘起、创新性设计、实际效果等方面,运用大量数据和图片,围绕服务于全国性大型企业产业工人学历层次与技术技能提升,创新性设计校企联合开展在线招生、缴费、教学、管理、支持服务、考试、毕业的全网办学模式方面,介绍项目的开展运行情况。

电子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 副院长颜凯作《高校继续教育助学管理与规范化服务》报告。

她从工作实际出发,结合实例,详细介绍电子科技大学的高质量学历继续教育体系“五位一体”:质量标准体系、质量监控体系、质量管理体系、质量保障体系、质量提升体系,以此构建高质量学历继续教育体系。

其中,电子科技大学“校内外多维度立体化监控体系”“四大系统保证学生的远程学习质量”“年度评优指标”对于继续教育质量建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陈志文就大扩招以来高校发展出现的问题展开分析。

他通过大量数据说明随着扩招的进行,高校录取分数线不断下降,考不上大学成为非常困难的事情。有些地区100分都可以上专科院校,但13039个招生计划,仅投出720分报名志愿,报名人数远降于录取人数。

未来,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将导致考生人数的下降,高校规模扩招模式已经走到尽头。

与上大学相对容易相比较而形成的问题是就业难。

每年1000多万学生毕业,加上留学回归人员每年70多万人,研究生毕业人数大增,出现的结果是文凭贬值,就业形势严峻。

在现实环境和需求的变化中,院校继续教育如何定位?“卖”文凭的继续教育之路,是死。

继续教育不能简单照搬国外的模式,一定要随时势发展而调整方向,探索继续教育、职业教育相结合的问题,根据我国的国情、文化,走自己的路,建设富有中国特色的继续教育新模式。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研究所原所长孙诚结合工作实际,就职继融通办学模式进行分析探讨。

她结合图表数据,分析继续教育的现状,指出其中出现的问题:

对继续教育重视不足,继续教育处于边缘化的境地,不适应新时代要求和学习者需求,管理机制和治理体系不健全,办学行为不规范,教学空心化问题突出,办学质量参差不齐,专业化程度不高。

她提到自己曾经去一些县城做调研,发现继续教育、职业教育的课程与学习者的工作需求有很大差距,院校认为好的课程,在实际工作中却是脱节的。

网络继续教育人数大量上升,实际质量怎么样?社会存有质疑。教育工作者要有良知,不要只盯着利,而要思考发出去的证书的含金量有多大?

她结合相关文件和国内外的经验,提出职继融合办学的新思路,建立新体系,形成新格局,提供更好服务……

南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孙涛结合工作实际,谈非学历继续教育的项目建设经验与体会。

弯路:

他总结自己在做项目时所走的弯路,经历过特别低潮的时期,很崩溃。想象很美好,现实残酷。

半年找不到合适的项目,模仿过别人,却遭遇失败,拿院校的特色专业做项目,也没有市场。

痛定思痛,他从项目的设计、培训主题、价格、人员素养等方面,参考别的院校,查找原因。

经验:

一是做非学历继续教育项目时,一定要寻找市场需求,要思考学习者付费的理由是什么,不能闭门造车,自以为是。

二是要注意院校的特色专业不一定是市场的特色培训项目,别人的经验不一定适合自己院校,别人介绍的项目不一定能成功。从学历继续教育到做市场研究,再到变为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项目,有很长的路要走,靠抄袭他人的模式绝无出路。

三是要注意培训环境的舒适性:有些学习者对学习环境要求高,教室空间要大,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要大,不能拥挤,不能装满。音响要好,投影要好,宿舍环境要好。

四是提供良好课程和服务。为学习者提供当地美食地图,供学习者在学习之余,体验当地文化。

五是价格不是决定项目成功率的唯一因素。需求不同,价格不同。当需求高端课程和服务时,高价格照样有市场,否则价格低,照样没有市场。

六是非学历继续教育的痛点是:硬件、制度、客户、人员,缺一不可。

硬件要舍得投入;

制度要依据自身情况而定,要自己经历,万万不可照搬照抄;

客户的需求不同,项目设置就不同;

人员一定要有可替代性,不可因某一教职工的离职而造成项目的停顿或流产,员工之间要相互学习。

七是起步阶段即使没有优势,也有可能做好,信心重于一切。在别无选择时,只能适应市场。打造好团队,形成局部优势,再逐步扩展,不可急于求成。团队不同阶段,侧重点不同。

八是学会规划团队成长路线,规避风险。严格自我要求,不碰红线。要作长远规划,项目要有可复制性,以降低成本。不可复制的项目,投入过大,轻易不做。(作者:李养正)

×